▲ 在日常通讯中,不少手机用户曾遭遇过诈骗等不正常行为。照片/照片 IC “我有足够的钱支付电话费。我近期没有出国,没有接到诈骗电话,也没有收到大额转账。 “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突然限制来电。”这是哈尔滨市民杨先生最近一直在问的问题。据红星新闻报道,杨某今年3月才向中国移动申请了一张手机卡,目前已能正常使用。然而10月3日,家人拨打他的手机时却表示手机已停机,无法接听电话。杨某称,他联系移动客服得知,9月30日自己的电话已被限制,但表示并未收到任何消息通知和短信。哈尔滨当地一家移动电话局证实,杨某的手机号码确实受到了来电强制限制。麻烦,因为它在欺诈相关系统中被认为是高风险。不过,他们提前得到了警告,大约五分钟后,他们的手机就被切断了。至于为何被列为高风险,一位公司代表表示:“我们不知道具体原因”,“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如今,大多数人发现很难完全放弃手机。您的手机号码的安全不仅直接影响您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影响您的个人信息和财产的安全。如果您的手机由于某种神秘原因突然关机,可能会给您带来很多麻烦。杨某的手机号码因高风险已被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他为何参与诈骗。这种现象值得一提,因为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对于杨某手机被屏蔽一事,移动商务中心工作人员解释道:“如果没有近期发生的事情,“如果手机被带到边境地区,可能会触发高风险识别。”该负责人还表示:“以前也有人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不过,杨某表示,他的手机并没有之前的情况,他仍然不明白为什么会被关闭。下面,他的手机在近日完成网上身份验证后,终于恢复了正常使用,但停机原因目前还不清楚。 情况时有发生。最近出国旅行的李先生说,当他登记从尼泊尔回来时,手机突然“保护性关机”,气温零下几度,冻得他瘫倒在路边。这个问题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中国移动随后向李先生致歉,称存在省际协调不够、服务力度不够等问题。自觉主动服务。据报道,三大公司的许多手机用户因同一号码频繁拨打电话而被判诈骗和其他违规行为。在该消息的评论区,不少网友留下了对类似经历的“抱怨”评论。针对通信诈骗频发的情况,运营商正在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监控、排查、暂停高风险电话卡等工作。运营商参与反欺诈工作非常重要。但用户反映受伤情况频发,说明目前的欺诈风险调查和分析方法还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决策。此外,运营商处理高风险手机号码的方式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例如,移动营业厅称,在杨某的手机号码被屏蔽前,曾发出过通知,称该电话是大约五分钟后就被堵住了。杨先生常说这句话。没有收到通知消息。事实上,即使杨先生收到通知,他也肯定很难在五分钟内完成二次识别、身份“挑战”等任务。事实上,运营商对于手机出现异常危险情况及时通知号码并合理应对突发事件有明确的规定。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清理纠正诈骗电话卡、物联网卡及相关互联网账户的通知》。第四条 对于涉及诈骗的电话卡、境外诈骗多发地区的卡等,请用户在24小时内到电信公司营业厅或网上进行实名认证。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核查或核查未通过的,c所有卡功能将被暂停。也就是说,它表明被错误识别为风险手机号码的用户可能有24小时的“宽限时间”来验证自己的身份或采取其他操作来“保存”您的手机号码。如果用户未在指定时间段内或根本未进行身份验证,运营商可能会暂停手机的功能。但很多情况下操作员提醒时间与关机时间之间的间隔太短,有时甚至超过1分钟,这显然不符合监管要求。打击电子欺诈极其重要。但是,欺诈预防和控制不应以牺牲无辜用户的权益为代价。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运营者与用户之间存在合同关系。您必须遵守法律,您的合法权益也受法律保护。如果运营商采取限制措施广大用户也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谨慎使用。另一方面,运营商不应“暗箱操作”,避免受骗,不小心受到伤害的用户也有权了解关闭原因,避免“重蹈覆辙”。另一方面,为了避免用户遭受不必要的损失,遇到错误裁决后必须有流畅的申诉渠道。换句话说,重要的是要记住,反欺诈保护保护用户的权益,同时防范风险。只有兼顾安全性和舒适性,用户才能安心、舒适地度过时光。编辑/新京报评论员、编辑:柯锐/校对:池道华/张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