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卷尺兄弟”遥不可及。当事人社交账号的照片/截图。近日,深圳“卷尺兄弟”引发网友热议。据深圳新闻报道,“卷尺兄弟”是深圳市民。他游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专门在公共设施中“找麻烦”。他被称为“卷尺兄弟”。从可疑的限宽柱到“未加盖的井盖”、人行道旁的危墙、红绿灯杆、空巷里的安全亭……“卷尺哥”在大街小巷发现的“缺陷”几乎都得到了当地相关管理部门的回应和纠正。事实上,“卷尺哥”找“麻烦”的过程,其实也是公民积极参与城市治理的过程。 12345 与传统的制度化反馈机制相比热线电话、通过短视频平台曝光、提出话题等,体现了更加开放、共享的新参与模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将私人投诉和建议转化为公共问题,激发网络用户和公众的参与欲望,也让相关问题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多角度的评估和思考。这也将为下一步公共部门应对提供丰富、成熟的舆论参考。这个过程增加了类似问题被“发现”和反映的机会,更容易从“现场”修复升级到“前端”优化,实现治理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相比反映个人问题,公开曝光带来的“压力”更能转化为相关部门改进的动力。与很多“生活方式”网红相比过去出现过的,比如现在的“鸡肉派兄弟”和之前的“理发师小花”,在都市“寻衅滋事”中走红的“卷尺兄弟”绝对有一定的稀有性和独特的价值。因为他的受欢迎程度并不取决于他的个人生活内容,而恰恰与严肃的公共利益结合在一起。显然,这种大众化的公共工程监管方式的流量效应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但它所释放的公共价值和给社会现实带来的改善却是显着的。援助可以产生更广泛的影响。确实,这样的“网红”很难找。是的,但无论是政府还是公民,都应该高兴地看到更多的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甚至应该将其视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一步。必须明确的是,公民积极参与并不意味着给职能部门“制造麻烦”。相反,从通过更细致、更现实的视角,我们可以快速发现从管理角度经常被忽视、需要优化的城市细节,从而为高效治理提供更精准的导航。这样做可以增加公众的获得感,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当然,这种友好互动格局的形成不仅得益于人们责任感的觉醒,也与更加开放包容的治理体系密不可分。作为“TapeMetric兄弟”的坚韧,只有公民的参与热情与职能部门的积极响应产生共鸣,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共建力量。文/杨默(媒体人) 编辑/审稿人:马小龙/张彦军